不得不承認,有些“病”真的是思考出來了,比如焦慮。
孔子告訴我們:思而不學則殆。一個人思慮過多,會迷茫,會焦慮,甚至還會變成行動的矮子,白白浪費了許多光陰。
幾天前,有一個讀者微信聯(lián)系我,說:“最近覺得很焦慮,年近三十,面臨房貸車貸養(yǎng)家的壓力,想轉(zhuǎn)行,換一個高薪的職業(yè),卻不知何去何從?”
這位讀者一畢業(yè)就在國企工作,一干七年,穩(wěn)定安逸,唯一的缺點就是薪水不高。
我問他:“你為轉(zhuǎn)行做過一些什么準備嗎?”
他想想,回復我:“沒有,畢業(yè)至今,7年的時間不但沒有為大腦添過養(yǎng)分,好像連大學所學也丟失了不少”。
我又問:“你是今天才開始焦慮,覺得工資少?”
“當然不是!”他的反駁來得很快,“其實一進單位,就知道這是個養(yǎng)老的地方,工資上不能指望太多,想過換工作,卻一直不知道干什么,去私企吧,覺得辛苦,自己英文也不怎么樣,況且不穩(wěn)定;想過學會計,一聽注會要考那么多門,也嚇到了,就沒準備;前幾年,還想過跟朋友一起創(chuàng)業(yè),但聽說創(chuàng)業(yè)成功率不足4%,也作罷了……”
聽著讀者的心路史,我在想,7年的時間,在不忙的工作之余,足夠一個人學好一門外語,考一個注會,甚至可以回學校把碩士、博士讀出來,如果真的創(chuàng)業(yè),即使沒有成功,也早已積攢了一大把經(jīng)驗,一大把人脈,不至于焦慮至此。
可是,他把時間花在了對前程的思考上,遲遲沒有做出決定,如今,只剩了焦慮。
最近接診的一位來訪者,大四的學生,來訪的原因是大學即將畢業(yè),不知道是考研還是就業(yè),于是,數(shù)次的咨詢中,我們圍繞著這個主題展開討論。
她一會兒說要去讀研,一方面喜歡學校的環(huán)境,想多待一段時間,一方面想跨專業(yè)考自己喜歡的哲學專業(yè)。
一會兒又猶豫著還是先工作算了,畢竟,家里經(jīng)濟也不太寬裕。
幾個月的時間,她在思考與左右搖擺中度過,自己糾結(jié)過,也多方尋求過朋友、學長學姐的建議,甚至還因為與父母意見不和,與父母爭吵、冷戰(zhàn),鬧得很不愉快。
某一次咨詢,當我很認真的詢問她“考研也好,工作也罷,你這段時間做了哪些準備”的時候,她才恍然大悟,說:“一直以為,思考清楚了才能行動,可是突然發(fā)現(xiàn),在還沒有想清楚、弄明白的時候,考研的日子越來越近,校園招聘的機會也越來越少,而自己什么都沒有做?!?nbsp;你看,有時候,我們越思考,便越焦慮。
當我們刷著微信,追著網(wǎng)劇,一遍遍逛淘寶,等待著“雙11”的折扣,焦慮著什么時候工資才能漲,房價才能降,卻唯獨沒有多讀一本書,多研究研究工作,為自己的職場加碼,早日過上理想生活。
我們一面吃著火鍋,焦慮的跟閨蜜討論著長胖了怎么辦,皮膚變差了怎么辦?是不是再也不能穿漂亮的衣服,拍美美的照片,會不會被老公嫌棄,連長大的孩子都會覺得別人家的媽媽更好看,卻唯獨不肯起身去健身房,享受揮汗如雨的快感。
我們焦慮著老了怎么辦,誰來為我們養(yǎng)老,退休金夠不夠,兒子能不能靠得住,卻唯獨沒有好好約一位保險經(jīng)紀人聊一聊,為自己的后半生添一些保障。 你說,那還用問,想當然要比做容易嘍!
可是,想著如何節(jié)衣縮食,過后半個月的你;想著商場里那件漂亮卻昂貴的衣服,夜不能寐的你;想著天有不測風云,捂著存款省著錢的你,日子,就真的過得容易嗎?
是不是,想著想著,又焦慮了。
其實有時候,能治愈焦慮的,唯有起身行動。就像我的來訪者,在意識到自己想得太多,做得太少時,踏踏實實的上自習,準備起了考研,并間歇著投著簡歷,跑幾場招聘會的時候,告訴我:“日子真的過得充實開心了很多”。 有時候,所謂選擇,不是思考的結(jié)果,而恰恰是行動的犒賞。
相信我,做得多了,焦慮自然就少了。
(來源:新華視點 作者:若杉)